传统即未来:「中国大学未来教育指数」如何定义“未来教育”
大学未来教育指数,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方面,至少应具有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相法予以评价。其实不仅仅是大学,小学和中学同样如此;只是大学更接近现实(现在时),所以凸显其价值更直接。
学者陈丹青有过这么一段:
“中国高等教育,有大学,没有大师;有教育官员,没有教育家;有教育政策,没有教育思想;有教学大纲,没有教育灵魂;有教育的地位,没有教育的尊严”。
大师,是过去的积淀。大师,不是运动出来的,而是长时间的数据积累(学养孵化和培育历程)自然而然的结果。他们是先生,但会有与社会道德有冲突,不会是道德模范,而是对知识具有某种偏执的热衷,因而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发现,或成为这一领域的“创始人”,引领现在、未来的学科方向;
教育家,如同企业家一样,是以教育为使命的先生。大师未必是教育家,教育家也不一定就要成为大师,但称职的教育家,一定是大师的“制度”,因为大师需要成为大师的环境,而教育家可以缔造这样的环境。假如没有好的或称职的教育家,大师在萌芽阶段就可能夭折。教育家大致分为两种:一是以教育为业;一是以教育的人为业。前者是老师;后者是教育部门的管理者;
教育思想,是链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逻辑认知,比如生命需要视自由、平等的尊敬或前提,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人类的创新活力,推动和向社会输送新鲜空气和有生力量。教育思想需要持续稳定的价值观、至善至美的精神信仰,而教育政策仅是一种临时性的工具,频繁使用会损伤教育思想的完整性;
教育灵魂,要时时记得教育面对的是生命、是人,而不是“产品”。再细致的教学大纲,只是教育的流程,如同产品生产流程一样,可以保证学生如“产品”那样“合格”,如同北京大学考试院院长秦春华所提出的观点:我们的教育在培养一个个精致的“模具”,外表看起来很完美,但缺少的是理想和灵魂。这是从他负责重点中学自主招生面试的结果:前来面试的学生,都具有完美的学科履历,成绩、特长、各类奖励等都无可挑剔,就像同一个“模子”打造出来的完美家具。而且面试时个个都信心满满,一看就知道提前做了不少的功课和培训。而秦院长问考生最多的一个问题:你有梦想吗?却一时可以让考生“卡壳”。这些学霸会做最复杂的数学题、会背诵大段的经典名篇、会一口流利的英语,唯独不知道或者没有想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。
教育尊严,教育的尊严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尊严,这不是有多少财政投入和补贴可以实现的。作为生命个体而言,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,这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,具体而言,就是教育者要知道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,教育者的责任和能力,就是要启发受教育者认知自己的能赋或天赋,使其更具有生命的尊严意识,是自强和独立意识,体现在灵魂的自由和思想认知的活力;受教育者要知道走进大学是集中受教育的最后一站,然后就需要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,需要具有完整的独立意志和价值认知判断能力,假如说是非观是小学、中学需要完成的,而大学这是生命价值观的确定,其次才是知识体系和应用功课的训练,因为这些仅仅是确定价值观、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方法选择和工具之一。
为什么我们自己的高校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人才?钱学森之问已经过去了15年,我们依据没有找到答案。依据秦春华院长之谓:我们的教育已经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的直线,其它似乎都不重要了!教育的过程没人重视,大家只重视结果。好学生有了一个“模板”,别人家的孩子一直影响着你。我们从小给孩子灌输的目标是考取重点大学,但是真正考取重点大学之后呢?老师、家长甚至学校都没有告诉我们的孩子们该做什么。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一些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因为打游戏而被劝退,他们认为考取重点大学的目标已经实现了,而考取大学之后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要怎么度过。为何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世界一流人才?一群缺乏梦想的大学生哪里可能会成才?就像诺奖获得者朱棣文在哈佛演讲中提到的那样:生命太短暂,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。
没有梦想,你会倾注你的深情吗?!
中国教育之缺乏“未来教育”,一切急功近利。陈丹青用如下“忠告”:
中国家长要克服“家长欲”;对低年龄的孩子说“概念”,非常有害;身教大于言传;不要小看孩子的潜力;对孩子喜欢做的事少啰嗦。
“家长欲”就是不要让孩子处于被要求、被安排的被动位置,要让孩子有独立思想,不要太把孩子当一个孩子:他是他自己,他有他的才能,他有他的爱好,只是你一时看不出来。带孩子走向他感兴趣的地方,可以找到同样喜好的孩子,这样有利于他独立认知意识。
“概念”就是把家长自己的定见强加于孩子,什么是“古代”、什么是“现代”,这些自然在上学时会知道,不要太多的词汇特别是空洞的名词等灌输给孩子。曾经有个家长,在孩子还没有完全说完整一句话时,就要让他自己美国总统是谁、国家领导人是谁,而且家长在说这些时还很得意,没想到这样会早早成为“小大人”,小孩子说大人话,被中国家长认为是“懂事”,没想到这是在叫孩子失去自己而成为一个净说空话套话的虚伪的人。
言传就是平时根本不注意自己的言行,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孩子要如何如何,孩子有他自己的独立看法,他不在于你给他说了什么,而且是通过观察在学习和模仿你的过程中成长。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情感状态以及对世界的认知,往往是从他还不认字的时候就开始了:不诚实的家长,很难有诚实的孩子;家长吃饭剩饭剩菜,再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粮食,热爱劳动,这可能吗?
潜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意识宝藏,孩子的潜力往往会让成为成年人的家长吃惊。其实中国家长从来不懂自己的孩子,老是用自己过时的“经验”去影响孩子,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,所以忽略了孩子作为生命天生具足的潜力。孩子,是家长的老师,但中国家长从来不这么认为。
少啰嗦就是不要把孩子当成你的出气筒,特别是母亲,不要把自己生活的种种如意和不如意在孩子耳边唠叨。要知道怎么去尊重孩子,特别是不要把自己对世界的判断强行灌输给孩子。人是模仿的动物,同时又是一个下载的动物,所有孩子的脑袋,到任何场合,无论是开心事、伤心事,他不管懂不懂,都已经下载了。下载以后可以储存很久,等到他懂事了,受了教育,智力发达了,他会重新反举这些早年下载的印象。所以家长的角色很难当,你不经意间已经在教育孩子,或者已经在毁坏孩子。
陈丹青以自己做例:第一,生命安全要注意。第二,不要生病,生病马上去看。此外我什么都不用管。我从来没有管过我的女儿,她也很正常,很自立。
近年,中国大学屡屡出现“巨婴”现象,就是尽管已经从生理年龄成人了,但心理年龄还在幼儿认知阶段。
所以,陈丹青所谓的高等教育和未成年的孩子教育都基于一个独立生命的“未来教育”。过去即未来,我们时时都处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当下,,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,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。
- THE END -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近期阅读:
“中国「未来工业」元年” 宣言:汉诺威中国工业智造指数100强 (附榜单) 即将发布!
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:华为由“专利工厂”到“专利仓库”有多远?
崔新生:所谓智囊,除了小聪明,鲜有大智慧,应对中美贸易战为什么乏善可陈?